当前,国企改革已进入攻坚克难、攻城拔寨的关键时期。站在新的起点上,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更硬作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极具紧迫性和必要性。在此背景下,打赢国有企业“双百行动”这场硬仗,事关改革全局。
自2018年8月,“双百行动”号角吹响以来,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相继印发《国企改革“双百行动”工作方案》,组织召开动员部署视频会议举办专题培训班等,围绕改革重点难点和路径方向等问题全面部署推动。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9月12日和10月12日,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分别在海康威视和万华集团组织召开科技型和工业类“双百企业”现场交流会,150多家“双百企业”实地考察两家优秀企业,深入交流改革经验和有效做法。两个多月时间里,“双百企业”学先进、赶先进、争当先进的热情充分焕发,国企改革以点带面、星火燎原的局面正在形成。
坚持问题导向,为改革出硬招
纳入“双百行动”的“双百企业”共400余家,各家企业在功能定位、行业特点、发展阶段、竞争程度等方面差异显著。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个性迥异的“双百企业”却有着集中鲜明的共性特征——身处基层一线,改革愿望迫切。
因此,开展“双百行动”势必要做到“一企一策”、精准发力。
工业类国有企业在国有经济结构中占比大、实力强,很多处于关系国家安全和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但摆在工业类国有企业面前的突出问题在于自主创新能力弱、核心竞争力不强。
为此,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在工业类“双百企业”现场交流会上强调,要以“刀刃向内”的勇气迎难而上、锐意创新,抓紧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着力抢占技术制高点,抓好体制机制转换,着力增强企业活力,推进人才强企工程,着力提升企业软实力。
人才匮乏作为工业类国有企业普遍面临的突出问题,引起了与会“双百企业”的普遍关注。针对薪酬激励和员工持股等核心问题,为改革出实招、出硬招极为关键。交流会上,翁杰明鼓励企业要灵活运用员工持股、股权激励、岗位分红权等中长期激励政策和工具,强化对各类优秀人才的激励,为企业发展提供重要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
事实上,当前国有企业“不敢改”的思想包袱依然不同程度存在。卸下包袱的关键,就是找准问题、迎难而上。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在10月15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双百企业’坚持问题导向,不面面俱到,不平均用力,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招管用就用什么招。只要符合中央精神、符合政策要求、符合企业实际,就鼓励支持企业大胆试、大胆闯、大胆改。”
对标先进企业,学习成功经验
改革重在发挥先进的示范突破带动作用。组织开展“双百行动”,其要义正是在于加强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学习借鉴,真正打造一批治理结构科学完善、经营机制灵活高效、党的领导坚强有力、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的国企改革尖兵。
因此,通过与先进企业对标,进而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成为“双百行动”向纵深推进的重要方法。
山东省烟台市属国有企业万华集团,是一家全球化运营的上市公司,拥有烟台、宁波和匈牙利三个世界级规模的化工园区和国内外6个研发基地,2017年实现收入656亿,利润203亿,是我国最具创新实力的工业企业之一。2018年6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烟台万华时,对企业的改革发展、自主创新给予了充分肯定,指出“谁说国企搞不好?要搞好就一定要改革,抱残守缺不行,改革能成功,就能变成现代企业”。面对严峻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和激烈的国际竞争,万华集团积极推进改革,锲而不舍地开展创新,走出一条以自我改革和自主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的改革发展之路。
回顾总结企业改革经验,万华集团董事长、总裁兼党委书记廖增太表示,“万华的体会是,正是因为改革才激发了万华创新的活力,正是因为创新才实现了万华的跨越发展。”
无独有偶,海康威视作为一家国有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成立十几年来始终保持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超过50%的成绩也自有其秘诀。海康威视董事长陈宗年介绍,“在发展过程中也深刻认识到,人才与改革创新是企业永葆生机的两大法宝。”
多年来,海康威视始终围绕“人才”这个高科技企业发展中最为宝贵的资源做文章,紧扣“核心技术”、“平台”、“领军人物”三要素,持续改革,持续创新,走出了一条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创新发展之路。
“国企改革‘双百行动’,根本目的就是通过抓基层、抓典型、抓落实,把更多精力聚焦到解决重点难点实际问题上,尽锐出战,攻坚克难,推动中央精神和决策部署落实落地、见行动见效果。”彭华岗说。
随着国有企业“双百行动”的不断深入,脱颖而出的一批批优秀企业,将持续为国企改革注入强劲正能量。以此为契机,充分发挥改革合力和“先锋队”“模范生”的引领示范带动作用,学习好、运用好改革政策和试点经验,“双百行动”势必会贡献出更多可以推广复制的“双百方案”,汇聚强大的改革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