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中国核电迎来了第一个春天。同年,程小华入职中核华兴成为一名焊接技术员。17年过去了,中核华兴发展成全球核电建造龙头企业,程小华也成为核电焊接技术领域的一名焊“匠”。
17年前的他或许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人生会如此精彩:实现自动焊在国内核电现场“零”的突破、先后研发20余个核岛的建造关键技术、组织攻关重大课题30余项,带领团队获“江苏省青年五四奖章”、当选中核集团优秀共产党员……
这名焊“匠”在核电智慧建造领域凭借一名匠人的“守、破、离”,乘着核电发展的春风,熬过科研人无数漫长的冬夜,走出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之路,获评中核集团2023年优秀共产党员。
焊“匠”的“守”,久久为功而不改初心
2008年,程小华第一次见到中核华兴第一个自动焊安装过程,感慨自动焊施工带来的工效提升。程小华回忆:“那次经历让我意识到创新对于核电建造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激动的心情仍记忆犹新。”
他默默立下目标:一定要让自动焊技术在核电建造中大放异彩。长期的弧光照射导致脸部灼伤脱皮,晚上流泪不止,无法入睡,但这些困难都没能动摇程小华研发自动焊技术的信念。
2020年,程小华带领团队研发出核级安全壳钢衬里激光智能跟踪高效MAG自动焊技术,实现国内“零”的突破。在推广自动焊的路上,面对工人们对MAG自动焊前期要摆轨道、架小车等准备工作表现出的抵触情绪,程小华耐心地俯下身子反复和工人讲自动焊的好处。
后来,工人们感慨:“这机器虽然用之前麻烦,一旦开工,速度快得很,原本要焊三天,现在一天就成了,不用一直盯着,眼睛也没那么容易受伤”。
2023年5月,江苏连云港田湾核电7号机组穹顶吊装顺利实现,这样一个重达370吨的“大帽子”焊接长度达1070米,其中980米实现了自动化焊接,应用比例超过91%,创造了国内穹顶建造智能焊接机器人工程纪录。
程小华不忘初心,坚守理想,相信在祖国核电的蓬勃发展的路上,自动焊的弧光必将在核电现场的每个角落闪耀!
焊“匠”的“破”,在突破和完善中超越
在MAG自动焊技术测试环节,机器人抓取钢筋一旦出现孔位偏差就会卡住,整条生产线就会停下来。
如何让焊枪“听话”成为头号难题。一个又一个夜晚,程小华彻夜难眠,深夜里,宿舍静悄悄的,程小华脑子里的生产线仍在不停运转,抓取机器人将钢筋放置到对应的孔位置,卡住、弹出、再放入、卡住、再弹出……不断卡住弹出的画面突然让他联想到弹簧,他从床上一跃而起,马上记录:“运用弹簧受压的反作用力将卡住的钢筋弹出。”
正是这个灵感,解决了整个团队冥思苦想的问题。“如何才能在焊接中减少气泡”“怎么提升焊接效率”……面对一个又一个小问题,程小华总能在生活中找到答案。凭着一股钻劲和韧劲,数据一次比一次精准,焊枪一次比一次“听话”。
2019年底经专家评审,认定该技术填补了国内核电行业高效智能焊接的空白,效率是人工的3到5倍!
焊“匠”的“离”,在颠覆成见中寻求新发现
程小华研发自动焊接之初就遭遇了质疑。“我十多年都是这么焊的,手艺比所谓的机器人强多了,还需要别人来指挥吗?”“多少国内外专家尝试过采用自动焊接来代替工人双手,但都没有突破。”一些经验丰富的焊接师傅发出这样的声音。
面对误解和质疑,程小华始终没有退缩,坚守在施工一线,观察焊接过程,了解工艺技巧,记录各项数据。MAG自动焊技术研发成功之后,程小华又继续在核电智慧建造领域不断寻求突破,研究核电土建领域钢结构建造系统自动化、智能化机器人高效加工装备和工艺,目前研发成果不断转化应用,产生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同时,为加快核电数字化建设的步伐,他还带领团队研发了核电焊接数字化管理系统,实现生产的人、机、料、法的互联,通过数据可视化分析为生产运营提供支持。
程小华在无人尝试的新领域、在尚未实施的新项目上,永远保持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的精神,不断颠覆成见,在科研路上闯关夺隘。
当选中核集团优秀共产党员,程小华不禁感慨:“核电建造创新之路,只有团队的力量才能行稳致远。作为团队带头人,我必须以共产党员的高标准严要求冲锋在第一线。”
中核华兴有很多像程小华一样的优秀共产党员,他们正在“强核报国、创新奉献”的新时代核工业精神感召下,不断推进核工程建造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为核电建设高质量发展创新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