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赋能,向新发力
“小点子”解决“大问题”
“小成果”产生“大效益”
中核华兴以集团公司“整体·协同”年
专项工作部署为抓手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运用新技术新手段
赋能高质量建设
持续破解难题,提升攻坚能力
国际事业部
珠海LNG扩建项目二期工程项目施工中,针对市场上工字木梁的品种规格和数量繁多,项目团队研制出一种工字木梁结构牢固检测装置,解决工字木梁的翼缘板与腹板之间连接是否牢固的检测难题。检测工具利用工字木梁的结构外形特点,制作异形检测件并与力矩扳手相结合,实现检测数字化,同时提升检测效率,为墙体施工提供安全和进度保障。
通过对珠海LNG二期项目324块大模板体系的5832根工字木梁的施工检测,节约工期36天,大大减少人工成本投入,同时确保了项目墙体施工安全有效,对后续LNG项目储罐墙体施工具有借鉴作用。
电力工程公司
渔光互补项目施工中,项目通常采用水陆两栖打桩机进行打桩,一天平均打桩102根,同时,预制桩的定位靠传统人工放线,部分打桩机打桩前还需抽干水,增加工期与施工成本费用。中核华兴赣榆项目团队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打桩船上装设2套北斗云信号接收器,通过北斗云主、从天线的角度计算出桩心位置的坐标与桩机方向。1号信号接收器负责接收、传输信号,2号信号接收器负责方位角度信号的接收与传输,并通过北斗云信号接收器测量出桩机参数。实现打桩船在水上复杂环境下快速定位桩基位置及快速打桩,平均每天可打桩150根,且不受天气影响,解决传统人工测量放线定位速度慢、深水测量困难或打桩前需抽水等问题。
通过对项目建设中33760根预制管桩的施工应用,缩短工期106天,比水陆两栖打桩机工作效率提高47%,对我国未来渔光互补等水上光伏项目云打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机械化公司
金七门核电海工项目针对预制四角空心块采用对开2半模具制造时,容易出现缺边掉角情况,项目团队深挖细研,以结果为导向,将2开模板变成4开模板,在4个棱角处设置模拼缝,从拼缝处释放模板应力,彻底改善扭转四角空心块缺边掉角问题,提升施工质效。
中核建科
田湾核电项目7号机组核岛安全壳预应力工程作为国内首个采用无粘结预应力体系的核岛安全壳,中核华兴预应力团队以廖春生创新工作室为依托,成立专项科研小组,研发一种无粘结钢绞线穿束润滑装置。润滑装置采用自动化设计,兼具制作简单、成本低、操作方便的优点,有效提升无粘结钢绞线穿束的效率与质量,解决护套与管道之间摩擦力大、穿束困难的难题。
带护套的钢绞线在穿束机作用下从润滑导管中穿过,通过循环泵循环利用润滑介质,实现自动化均匀喷涂,达到抛洒可循环使用的效果,保证了一次穿束通过率以及穿束过程护套的完整性,节约了人工成本与施工材料,降低了护套损耗,钢绞线穿束施工整体效率显著提升95%以上,穿束施工工期整体缩短1个多月,具有极高推广应用价值。